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厦门市办理“蓝印户口”的暂行规定

时间:2024-07-12 19:58:4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6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厦门市办理“蓝印户口”的暂行规定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办理“蓝印户口”的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改革户口管理制度,加强人口管理工作,根据公安部关于适度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和可允许各地有条件、有控制地办理一些当地有效的城镇居民户口(即“蓝印户口”)的精神,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蓝印户口”是指原户口在外地(含农业户口),居住本市特定城镇的人,符合本规定第五条规定的条件,经我市公安机关批准办理的一种只在本市有效的特定城镇居民户口。持“蓝印户口”人员不需在原居住地办理户口迁出手续,也不必在本市申领、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本市岛内、集美镇、杏林镇申办的“蓝印户口”。
  第四条 持有“蓝印户口”的人员,在入托、入学、高考、参军、就业、计划生育、办理工商执照和机动车辆驾驶执照、参加居民委员会活动等方面享有与本市常住户口居民同等的权利和待遇,同时应履行本市居民应尽的义务。
  第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经批准可以办理“蓝印户口”:
  (一)非本市常住户口人员在第三条规定的城镇购买一套商品房(两房一厅以上)。自办理“暂住证”之日起居住超过三年的业主(或代理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1至3人;
  (二)非本市常住户口人员在第三条规定的城镇投资额超过50万元,兴办企事业(不包括个体工商户)达三年以上,且在本市有居住条件的投资者及其配偶、子女1至3人;
  (三)在集美、杏林镇的企事业单位(不包括个体工商户)从事非农业工作8年以上,且有居住条件,并有相对固定生活来源的人员及其配偶、父母、子女1至3人;
  (四)持有第三条规定的城镇的常住户口的人员,具有居住条件,并有相对固定生活来源的配偶、父母、子女1至2人。
  第六条 申办“蓝印户口”,申请人应持居民身份证、婚育节育证明及下列证件向本市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
  (一)属本规定第五条第(一)项的,还须提交购买商品房的房契,以及申请人与业主(或代理人)关系的公证书;
  (二)属本规定第五条第(二)项的,还须提交在厦投资的验资报告和营业执照,以及申请人与投资者关系的公证书;
  (三)属本规定第五条第(三)项的,还须提交在本市居住地居委会证明,用工单位出具的证明,以及申请人原籍户口薄及当地公安机关证明;
  (四)属本规定第五条第(四)项的,还须提交在本市居住地居委会证明,以及申请人与常住户口人员的关系的公证书。
公安派出所接申请后,经调查核实,报市公安局批准。
  第七条 申办“蓝印户口”,必须缴纳城市增容费。缴纳城市增容费的标准和办法按厦府办(1993)074号文件规定执行。
  第八条 “蓝印户口”由市计委每年核定指标,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公安局按指标办理。
  公安机关要把“蓝印户口”纳入本市常住户口管理机制。
  第九条 对持有“蓝印户口”人员,每年由本市居住地居委会、公安派出所审核一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市公安局批准分期分批转为本市居民常住户口。
  (一)自公安机关批准之日起满5年,未曾被治安处罚、拘留、劳教、刑事处罚,并遵守计划生育规定的;
  (二)自公安机关批准之日起满2年,曾被评为区、县以上精神文明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
  符合上述条件,属适龄入学的子女应在相应的各级学校就学,待业人员、未成年子女在岛内的必须达到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岛外的必须达到初中毕业文化程度,方可转为本市居民常住户口。
  被批准转为本市居民常住户口的,由公安机关签发“户口准迁证”, 同时申领、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
  第十条“蓝印户口”转为常住户口,由市计委每年核定指标,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公安局按指标办理。
  第十一条 “蓝印户口”簿册由市公安局印制、填发。
  第十二条 同安县人民政府可以参照本规定制定在大同镇、马巷镇实施“蓝印户口”管理办法,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三年六月一日起实施。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三年四月一日颁发



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债券二级帐系统启用后有关事项的通知

深圳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债券二级帐系统启用后有关事项的通知
深圳证券交易所



各会员单位:
本所将于2000年5月23日起启用债券二级帐明细系统,新系统的推出旨在规范和发展深圳债券市场。现将《债券二级帐系统启用后会员业务操作指引》印发给你们,以确保从2000年5月23日起按新要求操作。
债券二级帐系统启用后券商业务操作指引
1.二级帐系统推出后,新的国债发行认购及交易采用二级帐模式进行。即投资者必须用深圳证券帐户卡(股东卡、基金卡)进行申购和交易。
2.二级帐系统推出前上市的各国债仍然沿用原有一级托管模式,即各类投资者的债券明细资料由证券商掌握,债券以席位为单位进行托管。
3.新老券按“新券新办法”(二级帐托管模式),“老券老办法”(一级帐托管模式)进行管理,新、老券管理模式并存,一直到老券(指新系统推出前已经挂牌的各类债券)期满除牌止。
4.2000年记帐式(四期)国债的发行上市,直接启用二级帐系统,投资者以深圳证券帐户卡认购、交易该期国债。
5.债券二级帐系统启用后,债券交易方式不变,即国债仍然以T+0方式交易,企业债以T+1方式交易。
6.债券结算仍然按T+1方式进行。
7.债券二级帐系统启用后,债券回购1990虚拟券的计算仍然按原办法进行,即按席位进行一级帐1990券的计算,各类债券的折合比例交易所定期公布。
8.各证券商对柜台系统进行修改,对回购品种即以“18”开头的证券品种,在自助终端等委托方式作出限制,对于债券现货品种即以“19”开头的各种类证券品种应予放开,允许投资者以电话委托、自助终端等方式买卖上市债券。
9.债券二级帐启用后,新发行上市的债券可以通过报盘方式进行债券转托管,转托管以“手”为单位进行报盘,1手等于1000元面值。转托管债券T+1日可以在新席位上卖出。
10.债券二级帐启用后有关债券数据接口定义参见《深圳证券交易所建立债券二级明细帐的数据接口定义》(附件二)。
建立债券二级明细帐数据接口定义
为做好建立债券二级明细帐的各项工作,现对《深交所交易、结算数据接口规范》进行相应的扩充。
一、债券二级明细数据通过现行A股结算通信数据包发送给证券商,结算数据包的相应数据库中“证券代号”字段为债券代号,“股数”字段为债券“张数”,其它字段含义同A股。
二、债券特有业务使用的数据库说明如下:
1.国债分销代码转换为上市代码的数据通过结算数据包中的托管库(TGdd????.DBF)传送,库中TGGFLY字段为‘1’,TGTGGS字段为债券张数,每一笔转换由托管库中的两条记录表示:
分销记录:TGZQDH为分销债券代码,TGTGGS字段为分销张数,其值小于等于零。
上市记录:TGZQDH为上市债券代码,TGTGGS字段为上市张数,其值大于或等于零。
证券商应据此数据做到帐处理。
2.债券存提券数据通过结算数据包中的托管库(TGdd????.DBF)传送,库中TG-GFLY字段为‘1’,TGTGGS字段为债券张数,其为正数表示相应债券的存券,为负数表示相应债券的提券,证券商应据此数据做到帐处理。
3.债券兑付派息数据通过结算数据包中的权益分派库(FHdd????.DBF)传送,FHZQDH字段为债券代码,FHKPGX字段为分得的兑付或派息金额,证券商应据此数据做资金的相应处理。
4.允许证券商做的回购限额(用虚拟券‘001990’表示)仍然通过结算数据包中的债券库(ZQdd????.DBF)传送,其中ZQZQDH字段为‘001990’,相应的ZQYEZS字段表示证券商可做回购限额的张数。
三、本文未涉及到的其他在线使用数据接口保持不变。



2000年5月15日

洛阳市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洛阳市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1994年9月14日河南省洛阳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994年12月27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管理与监督
第三章 法律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正确引导资金的使用方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有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的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简称预算外资金收支单位),均适用本条例。
国有企业留用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预算外资金是指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征收、提取、集中、留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资金。
第四条 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坚持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及权责结合、量入为出、专款专用、勤俭节约的原则;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储存办法。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领导,负责组织实施有关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法律、法规,审批本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决算。
第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是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贯彻实施有关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本条例;审核、汇总、编报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决算;管理和监督预算外资金的收取和使用。
第七条 计划、银行、审计、物价等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财政部门做好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监督工作。

第八条 预算外资金收支单位应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依法组织预算外资金收入,合理安排预算外资金支出,按时编报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决算。
第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尽职尽责,秉公执法,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做好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
第十条 市、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定期听取和审议同级人民政府关于预算外资金收支和管理情况的报告,依法监督同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对认真执行本条例,在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财政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二条 预算外资金收支单位应按规定编制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十三条 预算外资金收支单位应按规定如实上报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和编制年度决算,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同级财政部门。年度决算,须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不得将预算内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
第十五条 预算外资金收支单位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项目、范围、标准征收和提取预算外资金,不得擅自减免,不得擅自增设项目、扩大范围、改变标准。
第十六条 增设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必须经市财政部门会同物价部门审核后按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报批。

制定和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必须经市物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后按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报批。
第十七条 各种收费、基金的减免,必须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并经主管部门集体研究决定。
第十八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收费许可证、执收公务证制度。收费许可证、执收公务证按省物价部门的规定核发。
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统一票据管理制度。除国家规定的专用票据外,均应使用省财政部门印制或监制的收费专用票据。
未持收费许可证、执收公务证和未使用国家和省财政部门印制或监制的收费专用票据的收费,为非法收费,被收费单位和个人有权拒付。
第十九条 预算外资金收支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必须纳入本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禁止设立小金库或公款私存。
第二十条 预算外资金收支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必须存入同级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专户,每个单位只限在银行开设一个预算外资金帐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除外。
任何单位不得滞留、截留和坐支预算外资金。
属于市、县(市)、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的专项收费和基金等预算外资金,直接缴同级财政部门专户,由同级人民政府安排使用。
预算外资金收支单位存入同级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及其利息,由存入单位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支配使用。
第二十一条 预算外资金收支单位开设预算外资金帐户,由主管部门签署意见,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金融机构凭财政部门批准的证件开设帐户。
第二十二条 预算外资金收支单位使用预算外资金,应当编制预算外资金季度分月支出计划,由主管部门审查,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财政部门应当简化审批手续,保证专户储存单位的正当用款,自接到用款单位支出计划之日起七日内予以批复,并及时办理划拨手续;开户银行应即时支付,不得压票。
第二十三条 预算外资金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预算外资金,用于福利和奖励支出的,必须按规定的比例和范围提取使用;用于基本建设、购买专控商品的,必须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查。未经审查同意的,不得列入基本建设计划,不得办理控购手续。
用预算外资金进行基本建设的,应将资金存入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基本建设资金专户。
第二十四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预算外资金收支和管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接受举报的部门有义务为举报者保密。对举报有功的,由人民政府或财政部门给予奖励。

第三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部门按照以下规定给予处罚:
(一)编报虚假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和决算,或将预算内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的,责令改正,处违法款额5%至10%的罚款;将预算内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情节严重的,处违法款额10%至30%的罚款;
(二)未将预算外资金纳入本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的,责令改正,并处违法款额10%至20%的罚款;
(三)将预算外资金公款私存的,没收违法款额,可并处违法款额20%至30%的罚款;
(四)未经主管部门集体研究或违反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减免收费的,责令改正,处违法款额5%至10%的罚款;
(五)不使用财政部门印制或监制的收费专用票据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款额,可并处违法款额一倍以下的罚款;
(六)未经财政部门审核在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帐户或未按规定实行财政专户储存,或者弄虚作假、隐瞒不报、转移资金、坐支挪用的,责令改正,处违法款额20%至30%的罚款;
(七)未经财政部门审查,用预算外资金购买专控商品的,没收违法款物,可并处违法款额10%至30%的罚款;
(八)未经财政部门审查,用预算外资金进行基本建设的,责令改正,处违法款额1%至5%的罚款;
(九)擅自扩大预算外资金开支范围,滥发奖金、实物、补贴、津贴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违法款额10%至20%的罚款;
(十)未经财政部门审查批准,金融机构擅自为预算外资金收支单位开设预算外资金帐户或擅自支付预算外资金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财政部门有前款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予以查处,从重处罚。
第二十六条 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由财政、物价部门责令停止收费,退还违法收入,违法收入无法退还的,予以没收,可并处违法收入一至二倍的罚款。
未按规定办理或使用收费许可证和执收公务证的,由物价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款额,可并处违法款额50%至100%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同时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罚款和没收。
罚没收入一律缴同级财政。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单位的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财会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监察部门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并由财政部门给予最高不超过相当于本人三个月基本工资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预算外资金收支单位违反本条例的罚没款,从本单位预算外资金中支出;个人缴纳的罚没款,由本人支付,不得由单位报销。
罚没款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逾期不缴纳的,按日加收3‰的滞纳金。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
的,由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一条 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徇私舞弊、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监察部门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对检举揭发违反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行为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由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1994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