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关于对执行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请示的通知

时间:2024-07-04 21:12:4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16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关于对执行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请示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关于对执行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请示的通知
国务院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国家经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关于对执行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请示》,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经济合同法的颁布施行,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对保证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提高经济效益,纠正经济领域里的不正之风,查处违法活动,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法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都要切实组织好经济合同法的学习、宣传工作,抓
紧做好经济合同法实施的有关准备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保证今年七月一日顺利实施经济合同法。

国家经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关于对执行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请示

国务院: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经济合同法)将于今年七月一日起施行。为保证经济合同法如期顺利实施,最近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会同国家经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等单位共同研究了执行经济合
同法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对执行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现择要报告如下:
(一)关于经济合同法施行以后,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和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过去颁发的有关经济合同方面的法规的效力问题。根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制定的法律、法令效力问题的决议》精神,凡
经济合同法施行前颁发的有关经济合同方面的法规,除同经济合同法相抵触者应当修订或废止外,其余均继续有效。
(二)关于经济合同法施行以前签订的经济合同,在该法实施以后发生纠纷,是否按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处理的问题。根据经济合同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以及为便于经济司法起见,凡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经济合同法施行以前所签订的经济合同,延续到该法施行以后还在继续执行的,发
生纠纷时,应按照签订经济合同时所依据的法规或政策处理。
(三)关于合同管理机关和仲裁机构的设置问题。目前,合同管理机关多头,有的部门虽有管理合同的任务,但一无编制,二无专人负责,实际上没有管起来。建议由中央及地方的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经济合同。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对不同部门之间所订立的经济合同负责监
督、检查和合同纠纷的调解与仲裁;查处违法经济合同;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管理好本系统的经济合同等。为此,需要相应地加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充实从事合同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国务院正式确定经济合同的统一管理机构之前,经济合同的管理仍按过去的有关规定执行。关于仲
裁问题,正在草拟仲裁条例。
(四)关于法院审理经济合同纠纷发现违法行为时如何处理的问题。经济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对于订立假经济合同,或倒卖经济合同,或利用经济合同买空卖空、转包渔利、非法转让、行贿受贿,以及其他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处理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当法院在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时,如发现上述违法行为、而又尚未构成犯罪的,一般不必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而可由法院依法处理。这样可简化工作程序,便于及时处理案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院不便直接处理的(如被告人在外地等
),可移交有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五)关于对申请执行的调解书、仲裁决定书,法院应经何种手续发送协助执行通知书的问题。经济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经济合同当事人对调解书、仲裁决定书或法院的判决,在规定期限内没有自动履行的,人民银行、专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在收到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
知书后,应当从当事人帐户中扣留或划拨需支付的款项。”根据经济合同法,合同管理机关对合同纠纷作出的调解书和仲裁决定书是有法律效力的。为了及时解决经济合同纠纷,并考虑到人民银行、专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便于协助执行,建议各地的经济合同管理机关和当地的人民法院可按
以下办法处理: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仲裁决定书,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没有自动履行的,由对方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执行人员了解案情并签发协助执行通知书给人民银行、专业银行、信用合作社。法院对调解书、仲裁决定书不必进行审查。
(六)关于经济合同法的学习和宣传问题。经济合同法对我国经济生活关系重大,而目前还有不少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包括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对经济合同法了解甚少。为了保证今年七月一日顺利实施经济合同法,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宣传工作。建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级人
民政府组织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经济合同法,使之认识实行经济合同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执行经济合同法,在经济往来中重合同,守信用。此外,各企业和其他经济单位要检查今年以来本单位签订和履行经济合同的情况,并把这项工作同整顿企业、健全责任制度和提高经济效益结
合起来。建议报刊、出版部门及其他有关宣传部门,要组织好经济合同法的宣传,普及这方面的知识。
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执行。



1982年5月4日

关于启用新版土地证书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的通知

国家土地管理局


关于启用新版土地证书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的通知
国家土地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土地(国土)管理局(厅),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
为加强土地管理,适应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及土地登记自动化管理的需要,依据《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土地登记规则》的规定,决定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正式启用重新修改、设计的土地证书及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新版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使用证和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的规格及封面颜色见样本(另发)。证书记载内容、格式和使用及填写说明详见附件。
新版集体土地所有证的记载内容及格式不变,证书规格及封面颜色作适当调整(见样本,另发)。
二、新版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的规格为16开,其记载内容、格式和使用及填写说明详见附件。
三、土地登记过程中所需的其他表、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管理部门可参照1989年颁布的《土地登记规则》规定的土地登记表、卡的种类,按新版土地登记卡的记载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本地土地登记工作的实际需要自行修改、印制。
四、启用新版土地证书、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后,各地已经颁发的原版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所有证、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以及经国家土地管理局批准或备案的集体土地农业用地使用证、土地使用权抵押证明书和土地使用权承租证明书继续有效,待变更土地登记时逐步更
换。各地土地管理部门现存的上述原版土地证书可继续使用到1997年12月31日。
已经使用的原版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可在变更土地登记时逐步更换,已经印刷的空白原版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可继续使用到1997年6月30日。
五、新版土地证书由国家土地管理局或其授权的单位统一印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印制土地证书,非法印制的土地证书无效。

附件一:国有土地使用证式样

国 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有土地使用证
__国用( )字第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有土地使用证
国家土地管理局制
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
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九条
国家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五十九条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由土地使用者申请,经调查审定,准予登记,发给此证。
____人民政府(印)
年 月
--------------------------------
|土地使用者| |
|-----|------------------------|
|座 落| |
|-----|------------------------|
|地 号| |图 号| |
|-----|--------|----|----------|
|用 途| |土地等级| |
|-----|--------|----|----------|
|使用权类型| |终止日期| |
|------------------------------|
| 使用权面积 | |
|---------|--------------------|
|其中共用分摊面积 | |
|------------------------------|
| | |
|填| |
| | |
|证| |
| | |
|机| |
| | |
|关| (印) |
| | 年 月 日 |
--------------------------------

--------------------------------
| 记 事 |
|------------------------------|
|日期| 内 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明边长(米)
--------------------------------
| ↑ |
| | |
| | |
| | |
| | |
| | |
| |北|
| |附 |
| |
| |图 |
| |
| |粘 |
| |
| |贴 |
| |
| |线 |
| |
| |
| |
| |
| |
| |
| 比例尺1: |
--------------------------------
注 意 事 项
一、本证是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凭证,必须由土地使用者持有。
二、凡土地登记内容发生变更及土地他项权利设定、变更、注销的,持证人及有关当事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办理变更土地登记。本证不得用于土地使用权抵押、转让等。
三、本证记载的内容以土地管理部门土地登记卡登记的内容为准。
四、本证实行定期验证制度,持证人应按规定主动向土地管理部门交验本证。

附件二:集体土地使用证式样

国 徽
集体土地使用证
__集用( )字第 号
集体土地使用证
国家土地管理局制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由土地使用者申请,经调查审定,准予登记,发给此证。
____人民政府(印)
年 月
--------------------------------
|土地使用者| |
|-----|------------------------|
|土地所有者| |
|-----|------------------------|
|座 落| |
|-----|------------------------|
|地 号| |图 号| |
|-----|--------|----|----------|
|用 途| |土地等级| |
|-----|--------|----|----------|
|使用权类型| |终止日期| |
|------------------------------|
| 使用权面积 | |
|---------|--------------------|
|其中共用分摊面积 | |
|------------------------------|
| | |
|填| |
| | |
|证| |
| | |
|机| |
| | |
|关| (印) |
| | 年 月 日 |
--------------------------------

--------------------------------
| 记 事 |
|------------------------------|
|日期| 内 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明边长(米)
--------------------------------
| ↑ |
| | |
| | |
| | |
| | |
| | |
| |北|
| |附 |
| |
| |图 |
| |
| |粘 |
| |
| |贴 |
| |
| |线 |
| |
| |
| |
| |
| |
| |
| 比例尺1: |
--------------------------------
注 意 事 项
一、本证是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凭证,必须由土地使用者持有。
二、凡土地登记内容发生变更及土地他项权利设定、变更、注销的,持证人及有关当事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办理变更土地登记。本证不得用于土地使用权抵押、转让等。
三、本证记载的内容以土地管理部门土地登记卡登记的内容为准。
四、本证实行定期验证制度,持证人应按规定主动向土地管理部门交验本证。

附件三: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式样


国 徽
土地他项权利
证 明 书
__他项( )字第 号
土 地 他 项 权 利
证 明 书
国家土地管理局制
为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他项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由土地他项
权利人申请,经调查审定,准予登记,发给此证。
(发证机关章)
年 月
--------------------------------
|权利人 | |
|----|-------------------------|
|义务人 | |
|----|-------------------------|
|座 落| |
|----|-------------------------|
|地 号| |图 号| |
|----|---------|-----|---------|
|权属性质| |使用权类型| |
|----|-------------------------|
| | |
|他项权利| |
| | |
|种 类| |
| | |
|及范围 | |
| | |
|----|-------------------------|
|设定日期| |
|----|-------------------------|
|权利顺序| |
|----|-------------------------|
|存续期限| |
--------------------------------
注 意 事 项
一、本证是土地他项权利的法律凭证,必须由土地他项权利人持有。
二、本证记载的内容以土地管理部门土地登记卡登记的内容为准。
三、凡土地他项权利设定、变更、注销的,土地他项权利人及义务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共同申请办理变更土地登记。

附件四:土地归户卡式样

土 地 归 户 卡
编号:
-----------------------------------------
|权利人 | |单位性质| |
|----|----------------------------------|
|通讯地址| |
|---------------------------------------|
|序号|日期|地 号|图 号| 座 落 |权属性质|用 途|面 积|经办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面积单位:

附件五:土地登记卡式样

土 地 登 记 卡
单位:平方米(公顷)、元(万元)
----------------------------------------
|地 号| |图 号| |宗地面积| |
|-----|------|----|--------------------|
|用 途| |座 落| |
|-----|------|----|--------------------|
| 权属性质| |权利人 | |
|-----|------|----|--------------------|
| 单位性质| |通讯地址| |
|-----|------|----|--------------------|
|使用权类型| |终止日期| |土地证号| |
|-----|------|----|------|----|--------|
| 调查表号| |审批表号| |归户卡号| |
|-----|------|----|------|----|--------|
| 土地等级| |标定地价| |申报地价| |
|-----|------|----|------|----|--------|
|建筑容积率| |建筑密度| |建筑限高| |
|------------|-----------|-------------|
|建筑物占地面积| |建筑物类型| |申报建筑物权属| |
|--------------------------------------|
|土地权属来源 | |
|证明文件类型、| |
|编号、日期 | |
----------------------------------------
土 地 登 记 卡 续 表
-------------------------------------
|序 号|日 期| 登记的其他内容及变更登记事项 |经办人|审核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共 用 宗 使 用 权 登 记
地号 土地登记卡附页1
-------------------------------------------
|序| |土 地|单位| | |使用权|独用|共用面积| |
| |日期| | | 通 讯 地 址 |用途| | |---------|
|号| |使用者|性质| | |面 积|面积|其中共用分摊面积 |
|-|--|---|--|---------|--|---|--|---------|
|1|2 | 3 |4 | 5 |6 | 7 |8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面积单位:
----------------------------------------------
|序 |申 报| 建 筑 物 |审 批|归 户| | | |
| | |------------| | |土地证号|经 办 人|审 核 人|
|号 |地 价|类型|占地面积|申报权属|表 号|卡 号| | | |
|--|---|--|----|----|---|---|----|-----|-----|
|10|11 |12| 13 | 14 |15 |16 | 17 | 18 | 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六: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土地证书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一、土地登记卡
1、土地登记卡由土地登记卡主卡、土地登记卡续表和共用宗使用权登记卡三部分组成。
2、土地登记卡以宗地为单位填写。
(1)土地权利人独自拥有或使用一宗土地的,土地登记时,在土地登记卡主卡上进行登记,登记的其他内容在土地登记卡续表上进行登记。
(2)两个以上土地权利人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土地登记时,宗地及土地权利状况在土地登记卡主卡上进行登记,各土地权利人的状况在共用宗使用权登记卡上进行登记,登记的其他内容在土地登记卡续表上进行登记。
(3)宗地进行第一次登记时,除在土地登记卡主卡上进行登记外,无论有无登记的其他内容均须在土地登记卡续表序号、日期栏内分别填写登记顺序号1及批准登记时间,并由经办人、审核人签字。
(4)土地登记卡登记的内容发生变更或设定、变更以及注销土地他项权利的,在土地登记卡续表上进行登记。但土地登记卡主卡中地号、图号、宗地面积发生变更的,须更换土地登记卡。
二、土地归户卡
土地归户卡以土地权利人即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为单位,按宗地填写。土地权利人在同一县级行政区范围内拥有、使用两宗以上土地的,应当填写在同一土地归户卡上。
三、土地证书
1、土地所有证和使用证以宗地为单位填写。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应当分别填写土地使用证。
2、土地使用证中用途、终止日期栏目内容发生变更以及设立、变更、注销土地他项权利的,变更土地登记后在证书记事栏进行记录,但记录不能超过三次。土地使用证上其他内容变更的,须更换土地证书。
3、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以土地他项权利人为单位填写。同一土地他项权利人拥有不同宗地上的土地他项权利,或者在同一宗地上拥有两个以上不同类型土地他项权利的,应分别填写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四、填写说明
-----------------------------------
|栏 目| 填 写 内 容 |
|----|----------------------------|
|地 号|地籍调查中的地籍编号,即宗地的编号。 |
|----|----------------------------|
|图 号|宗地所在地籍图的图幅号。 |
|----|----------------------------|
|宗地面积|宗地土地面积。 |
|----|----------------------------|
|用 途|填写宗地的主要用途。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 |
| |规程》进行调查的,填写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一级 |
| |类型;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进行调查的,填写城 |
| |镇土地分类的二级类型(未设二级类的填一级类)。 |
|----|----------------------------|
|座 落|宗地所在地的名称。 |
|----|----------------------------|
|权属性质|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或集体土地使用 |
| |权。 |
|----|----------------------------|
|权利人 |国有土地使用者、集体土地所有者或集体土地使用 |
| |者名称。 |
| |《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本栏为土地他项权利人名 |
| |称。 |
| |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本栏填写一个权利人名 |
| |称及权利人总个数。 |
-----------------------------------
-----------------------------------
|栏 目| 填 写 内 容 |
|-----|---------------------------|
|单位性质 |行政事业单位填写行政、事业,企业单位按国家统 |
| |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 |
| |暂行规定》填写国有、集体、私营、外资、港澳台、 |
| |联营、股份制、个体或其他。 |
| |个人住宅填写个人。 |
| |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通讯地址 |权利人的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共用宗时,土地登 |
| |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使用权类型|使用权类型是指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与土地的权 |
| |属性质相对应。国有土地使用权填写划拨、出让、 |
| |入股或租赁;集体土地使用权按具体取得方式填写 |
| |荒地拍卖、批准拨用宅基地、批准拨用企业用地、 |
| |农用地承包、集体土地入股等。 |
|-----|---------------------------|
|终止日期 |土地使用权使用期限的终止时间。未明确土地使用 |
| |期限的,本栏不填。 |
|-----|---------------------------|
|土地证号 |土地权利人持有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证书号码。 |
| |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调查表号 |宗地地籍调查表的编号。 |
-----------------------------------

-----------------------------------
|栏 目| 填 写 内 容 |
|-----|---------------------------|
|审批表号 |土地权利人土地登记审批表的编号。共用宗时,土 |
| |地登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归户卡号 |土地权利人所在土地归户卡的编号。共用宗时,土 |
| |地登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土地等级 |土地管理部门评定的宗地的土地等级。 |
|-----|---------------------------|
|申报地价 |土地权利人在申请土地登记时申报的交易地价。 |
| |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建筑容积率|宗地上的建筑总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 |
|-----|---------------------------|
|建筑密度 |宗地上的建筑物占地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 |
|-----|---------------------------|
|建筑限高 |允许建筑物的最高高度。 |
|-----|---------------------------|
|建筑物 |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 |
|占地面积 |本栏不填。 |
|-----|---------------------------|
|建筑物类型|填写楼房、平房等。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本 |
| |栏不填。 |
-----------------------------------
-----------------------------------
| 栏 目 | 填 写 内 容 |
|------|--------------------------|
| 申报建筑 |申报人认定的建筑物所有权。共用宗时,土地登记 |
| 物权属 |卡主卡本栏不填。 |
|------|--------------------------|
|土地权属来 |取得土地权利的证明文件。类型填写取得土地权利 |
|源证明文件 |证明文件的种类及文件标题。编号填写证明文件的 |
|类型、编号、|编号。日期填写证明文件(批准文件)的签署(发 |
|日期 |文)时间。 |
|------|--------------------------|
|登记的其他 |一、登记的其他内容填写: |
|内容及变更 |1.土地分类面积。宗地含多种土地用途,且各种土 |
|登记事项 | 地用途能计算出面积的,填写土地分类面积。 |
| |2.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土地权属性质为集体土地 |
| | 使用权的,填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 |
| |3.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共用宗时,填写各权利 |
| | 人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类型、编号、日期。 |
| |4.土地他项权利。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登记时已设 |
| | 定土地他项权利的,填写他项权利来源证明文件 |
| | 的类型、编号、日期,他项权利种类、权利人、 |
| | 内容、范围、设定日期、权利顺序、存续期限。 |
-----------------------------------

-----------------------------------
|栏 目| 填 写 内 容 |
|-----|---------------------------|
| |5.土地登记卡附页1页数 |
| |二、变更登记事项填写: |
| | 填写变更土地登记类型、内容及相关证明文件的 |
| | 类型、编号、日期。变更土地登记为土地他项权 |
| | 利登记时,按登记的其他内容第4条规定的内容填 |
| | 写。 |
|-----|---------------------------|
|使 用 权|土地使用者在一宗地内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面积, |
| |共用宗的为独用面积与共用分摊面积之和,非共用 |
|面 积|宗的为宗地面积。 |
|-----|---------------------------|
|独用面积 |土地权利人在共用宗内独自使用的土地面积。 |
|-----|---------------------------|
|共用面积 |共用宗中,各土地权利人共同使用的土地面积。 |
|-----|---------------------------|
|其中共用 |共用宗时,各土地权利人在共用面积内分摊到的土 |
|分摊面积 |地面积。 |
|-----|---------------------------|
|义 务 人|土地他项权利义务人是指设定土地他项权利宗地的 |
| |土地使用者。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文化部关于发布《文化部创新奖奖励办法》(第三次修订)的通知

文化部


文化部关于发布《文化部创新奖奖励办法》(第三次修订)的通知

文科技发〔2010〕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本部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原部属艺术院校:

  为在文化艺术领域鼓励和培育文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建设创新队伍,使创新活动渗透到文化艺术生产、流通、服务和管理等环节,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现将第三次修订的《文化部创新奖奖励办法》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2009年1月7日印发的《文化部创新奖奖励办法》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附件:文化部创新奖奖励办法(第三次修订)



二○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附件:

文化部创新奖奖励办法
(第三次修订)

第一条 为在文化艺术领域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鼓励和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文化创新的积极性,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结合文化行业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文化部创新奖授予在文化行业各领域的文化实践中以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学技术实施创新,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项目完成人:
(一)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运营效率和水平;
(二)在艺术创作和生产中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创造新的表现形式和积极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增强艺术表现力;
(三)在工艺创意和工艺科技中运用科学方法、科学技术探索创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工艺创新,促进发展;
(四)在文化服务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实施创新,拓展服务功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五)在文化市场监管中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实施有效管理,提高市场监管水平,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六)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与高新技术结合,提升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
(七)在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中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中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九)在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中,创新理论和工作机制,探索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新领域和新模式,增强对外文化交流、对外文化贸易和对外文化宣传的实际效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三条 文化部创新奖的评选每三年一届,每届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20项,对其中特别优秀的项目授予特等奖,特等奖项目不超过4项。
第四条 获得文化部创新奖的项目由文化部颁发奖状、奖金和证书。奖励人数每项限额为10人,奖金数额为每项2万元;特等奖项目奖励人数每项限额为15人,奖金数额为每项5万元。
第五条 文化部创新奖的评审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六条 文化部创新奖是对文化实践过程的奖励。文化部创新奖针对项目的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有效性、示范性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创新奖项目应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科学方法作指导,将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创造性地应用在文化工作中,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借鉴和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第七条 文化部创新奖参评项目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报时间距完成时间不超过3年;
(二)在参评期间不涉及法律纠纷;
(三)申报材料真实、完整。
第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负责向文化部推荐本行政区域内的参评项目;文化部直属单位及原文化部直属高等艺术院校可直接向文化部申报参评项目。参评项目申报工作包括材料报送、资格审查和选拔推荐等。申报时间以当年所发申报通知为准。
第九条 文化部设立文化部创新奖评审委员会,负责文化部创新奖的评审工作。
(一)评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秘书长1人,委员若干人。委员由文化部聘任,任期一届。
(二)评审委员会下设评审办公室。评审办公室设在文化部文化科技司,负责日常工作。
(三)根据评审工作需要,评审委员会可设若干专业评审组。专业评审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1-2人,成员若干人。专业评审组正、副组长由文化部创新奖评审委员会的委员担任。
各评审组成员由评审办公室根据当年创新奖项目推荐的具体情况确定,原则上从文化行业专家资源库中选出,经评审委员会秘书长审核,报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批准。
第十条 评审办公室对申报的参评项目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
第十一条 文化部创新奖评审分为初评和终评。
(一)各评审专业组对评审办公室提交的参评项目申报书及相关材料进行分组审查,并以分组投票的方式产生初评结果。
(二)评审委员会以会议方式对初评结果进行评审,以记名投票表决方式产生终评结果。评审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评审委员参加,票数超过实到评审委员半数以上,评审结果有效。
(三)评审委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须提前向评审办公室请假,评审办公室按程序增补新的评审委员。
(四)评审实行回避制度。参评项目参与者不得参与评审委员会及相关评审组。
第十二条 评审结果由文化部审核批准后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天。
第十三条 在公示期内如对公示的获奖项目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评审办公室提出。
异议书须写明项目名称、事实理由、异议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事项,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评审办公室应当自收到异议书之日起30日内会同该项目推荐单位协商提出处理意见并报评审委员会裁决。
评审办公室负责将评审委员会裁决结果以书面形式通报异议人及项目完成单位。
第十四条 参评单位及项目完成人在申报和评审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奖励的,一经查实,由文化部撤销奖励,并追回奖状、证书和奖金,并在适当范围内予以通报。
第十五条 参与文化部创新奖评审活动的评审委员和有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评审纪律和相关规定。评审委员在评审工作中违反规定徇私舞弊的,取消其评审委员资格。评审办公室人员有上述行为的,由有关部门予以严肃处理。
第十六条 文化部创新奖评审全程接受驻文化部监察局的监督。
第十七条 每一届文化部创新奖的评审可由评审办公室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可参照本办法设立本行政区的文化创新奖。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0年9月26日起实施。2009年1月7日印发的《文化部创新奖奖励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