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进出口银行关于印发《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卖方信贷贷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12 09:06:4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63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进出口银行关于印发《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卖方信贷贷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关于印发《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卖方信贷贷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5年10月25日,中国进出口银行

各部、室:
《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卖方信贷贷后管理暂行办法》业经行党组会审核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卖方信贷贷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行出口信贷项目的贷后管理,减少信贷风险,确保信贷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回收,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借款合同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通则》(试行),结合出口卖方信贷的特点及我行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出口卖方信贷合同的签署及档案保管
第二条 借款合同的签订。贷款批准后,信贷部应根据有关规定,及时与企业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签订借款合同。借款合同要求内容完备,文本规范,并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尤其要明确借款单位必须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按期还本付息。贷款银行应按合同规定的用款进度供应资金。
借款企业还款如以财产抵押作担保,借贷双方须在签订借款合同之前另行签订抵押合同。借款合同及抵押合同签字后即产生法律效力,借贷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第三条 借款合同签署后,信贷部应对签署借款合同的项目及时建立规范化的项目档案,即分出主要档案和一般档案。主要档案应包括企业的借款申请报告、借款担保合同、财产抵押合同、借贷双方签订的借款合同、项目评审报告及用款审批单等。一般档案应包括企业提交的其他各项资料等。
项目的全套档案正本(或原始件)应由信贷部专人保管,严负其责,保证其连续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查阅项目档案,须经信贷部领导批准,如需调用,只能提供复印件,以保证资料不丢失、不涂改。一个项目结束后,应将项目档案送交办公室档案机要处,由档案人员整理立卷归档,并按规定的保管期限存放。

第三章 信贷资金的使用和拨付
第四条 严格控制贷款投向。对企业的每一笔用款都要按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严格把关。对不符合借款合同规定用途的和不按照用款进度使用贷款的企业,银行有权停止支付该项目尚未提取的贷款。严禁将贷款挪作它用。
第五条 严格履行资金划拨手续。借款企业在办理用款手续时,必须提交用款证明书。信贷部、计划资金部和财会部应密切合作,依据借款合同和我行的财会规章对企业的用款申请凭证进行审查,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用款的审批和划拨手续。
(一)对在京借款企业应先将贷款划拨入该企业在我行的帐户,由我行财会部门监督使用。
(二)对在北京以外的借款企业应将贷款划拨到我行在企业所在地的委托代理行,由代理行监督贷款使用。
第六条 台帐的设立。台帐是由信贷部综合处记录的贷款辅助帐,有利于及时了解贷款执行情况,加强贷后管理。信贷部综合处应按借款单位和不同贷款项目分别设立台帐,在贷款发放和本息回收时及时记帐,并按月与财会部门核对帐目。

第四章 对贷款使用的监督
第七条 贷款发放后,信贷部门要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督促借款企业按照借款合同的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贷款使用情况等资料。
(二)检查分析企业在贷款到位后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有否将贷款挪用或充作一般流动资金使用,项目预期效益能否实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八条 加强与委托代理行的联系,及时催促代理行填报有关代理项目报表。我行信贷员要经常与代理行信贷员沟通信息,查询贷款使用情况。
第九条 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的分析,督促企业合理使用我行信贷资金。

第五章 贷款项目进展情况的检查
第十条 信贷部门对贷款项目进展情况要进行跟踪检查,督促企业按期履行出口合同,及时交货,及时收汇,实现项目预期效益,并按还款计划及时偿还贷款的本息。对大中型信贷项目及时了解项目的发货、运输、来证、收汇、结汇等情况。
第十一条 信贷部要有计划地安排各业务处信贷人员以及综合处有关人员深入企业掌握项目动态和抵押财产的变化。对于一年期以上的重点项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特大型项目要由信贷部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进行实地检查。
第十二条 适时召开委托代理行的代理信贷员会议,分析研究大中型项目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建议。要求委托代理机构和人员认真按照委托代理协议履行职责。

第六章 贷款本息的回收
第十三条 做好贷款回收的准备工作。信贷部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并由信贷员配合,根据借款合同规定的还款计划对每笔贷款作出收贷的具体安排,提前通知借款企业,并检查督促企业落实还款的资金来源,严格按合同规定的还款期限收回贷款。对不能按期偿还的贷款,应由主管信贷员书面报告,说明原因,然后按照逾期贷款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建立信贷、营业、代表处、代理机构等分工协作的催收制度。信贷部负责整个贷款的催收工作,营业部主要负责贷款本息的回收(必要时由信贷部协助),要发挥代表处、委托代理行的作用,要求代表处、委托代理行积极协助代理项目本息的收回。
第十五条 根据需要对贷款本息的回收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进行,把逾期贷款比例降到最低限度。

第七章 出口卖方信贷的考核
第十六条 贷款的本息回收后,要对贷款项目及时进行总结,考核是否实现了预期效益,以利于提高贷款的质量。信贷部综合处要对贷款结清项目及时统计汇总,为出口卖方信贷的考核和评价工作做好准备。
第十七条 贷款本息收回后,对贷款项目,特别是大中型项目和特殊项目由信贷部和项目评审部按我行的有关规定开展贷款后的评价工作,主要将贷款项目实际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贷前调查评审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与主要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今后出口卖方信贷工作提供参考。
第十八条 对出口卖方信贷项目按照下面主要指标进行量化考核。
结清项目的净创汇总金额(美元)
1、贷款创汇率=---------------×100%
结清项目贷款总金额(人民币)
当年全部项目贷款总金额(人民币)
2、每美元出口占用贷款金额=-----------------
当年全部项目出口合同总金额(美元)
考核期贷款累计收回金额(人民币)
3、贷款周转次数=-----------------
考核期贷款平均余额(人民币)
考核期末逾期贷款金额(人民币)
4、逾期贷款率=---------------×100%
考核期末贷款总余额(人民币)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制定、解释和修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广东省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


规定
为了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保证《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贯彻实施,有效地控制广东省人口的增长,实现人口计划目标,特作如下规定:

一、人口目标管理
(一)各级政府要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政府的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省、市、县、镇(乡)政府每年都要召开会议,讨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布置和定期检查督促,要分工一名领导负责此项工作。主管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及时
解决计划生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统计部门每年在公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要分别公布人口计划执行结果和人均经济指标。
(二)层层实行人口计划目标责任制。省长对市长、市长对县(区)长、县(区)长对乡(镇)长,要逐级签订人口计划任期目标责任书,对完成任务好的给予表扬、奖励;对没有完成的要作出检讨,上一级政府应根据情况给予通报批评。连续三年没有完成人口计划控制指标的,应追
究该级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分。
(三)各市、县(区)政府每年在本辖区内进行一次人口抽样调查,核实人口计划执行情况,并逐级组织一次检查评比,按人口计划任期目标责任书的规定兑现奖罚。乡镇以下的检查评比,由县级政府确定。
(四)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统计,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对伪造、篡改、虚报、瞒报统计数字的单位和有关人员,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五)各级政府在制订社会、经济、福利、扶贫、教育等政策时,必须有利于计划生育,促进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六)各级政府要把计划生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违反计划生育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评为先进。

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管理
(一)各地必须严格执行《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城镇人口要生二胎的,必须符合“五种人”的条件,从严控制。农村自理口粮到城镇落户的,按城镇人口的生育政策办理。第一个孩子为非遗传性残疾申请生二胎的,必须按照省计生委、卫生厅联合下发的粤计委〔1985〕
064号文关于病残儿的鉴定标准和审批程序的通知,由县以上鉴定小组会诊鉴定,县计生委审批。不按规定审批的,应追究审批人的责任。
农村人口要求生二胎的,要严格执行按计划、有指标、够间隔期(四周岁以上)的规定进行审批。
(二)严禁早婚早育和非婚生育。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其《登记办法》,严格把好婚姻登记关,对未经办理结婚登记而非法同居生育者,按违反婚姻法和超计划生育处理。
(三)民政、司法、公安、计生部门对收养弃婴、领养孩子的,要按规定严格审批;凡未经批准领养者,要查清来源,送回原籍,否则按超计划生育处理;对虚报死婴和把孩子转送他人抚养而瞒报出生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遗弃、溺婴,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
(四)孕妇经批准安排生育者,按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粤计生委〔1988〕06号文《广东省计划生育证管理办法》规定发给计划生育证,凭《生育证》到医院作产前检查及候产。
(五)育龄妇女生了一个孩子的要上节育环,生两个及两个以上孩子的一方要结扎,计划外怀孕要采取补救措施,经医生证明不适宜上环或结扎的,允许采用综合避孕措施。
(六)要落实独生子女的奖励、优待办法。招聘干部、合同制职工、临时工以及租赁或合资企业干部职工的独生子女优待,由所在单位负责;个体户的独生子女优待,按国家计生委、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劳动协会联合发的〔1987〕国计生委(厅)第字161号文《关于个体工商户计
划生育管理的意见》规定办理;农村的独生子女,在分配或调整责任田、责任山时,可按两人份额分配,超生子女不分责任田和责任山。
(七)超生子女费应按规定征收,建立专门帐目,并接受同级财政部门和上级计划生育部门的检查监督,保证用于计划生育事业,不得挪作他用。
(八)徇私枉法,弄虚作假,伪造骗取、出卖《生育证》、《节育证》及非法取环,破坏计划生育者,要严肃处理。触犯刑律者,提交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三、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一)各级政府要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作为当地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加强领导,切实抓好。市、县(区)要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领导小组,由计生、公安、工商、财税、人事、劳动、卫生、建委、交通等有关部门组成,政府分工一名领导负责管理,下设办公室。各
镇(乡、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强管理。所需费用可由各市、县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向外来从业人员收取适量管理费。
各市、县(区)要根据《广东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实行条块结合,按人归口,各负其责,层层落实。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管理好本系统、本单位外来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二)凡外出从业(包括工业、商业、劳务及个体户等)的已婚育龄妇女,要在当地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登记,并领取全省统一印发的《育龄夫妇生育、节育证》(以下简称节育证),未婚男女青年要领取未婚证明,方能到有关部门办理外出手续。违反计划生育未作处理或未缴清
超生费和未按规定落实节育措施者,不得发给《节育证》,不予办理外出手续。
(三)外来从业人员要持原户籍地的《节育证》或未婚证明,到当地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登记验证后方能办理有关手续。凡无《节育证》者,公安部门只准申报暂住登记,不予办理暂住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发给营业执照,劳动部门不予办理劳务许可证,雇人单位及个体工商业主不
得雇用,房管部门及房主不得给其出售及租借住房,交通监理部门不得发给车辆驾驶证。
(四)对未落实节育措施或计划外怀孕的,用工单位及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当地计划生育部门报告,并负责动员,限期落实。逾期不落实者,公安部门要取消暂住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吊销营业执照,交通监理部门要扣留驾驶证,用工单位(或业主)要予以解雇,房屋、土地出租或业
主要收回房屋、土地。放任、包庇者要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五)流动人口落实节育措施的手术费用,由用工单位负责,无用工单位人员和个体户,由当地政府在收取外来从业人员管理费及征收超生子女费中统筹解决。

四、宣传教育工作的管理
(一)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各级新闻、广播电视、文化、教育、卫生、民政、工、青、妇等有关部门要制订经常性开展《婚姻法》和计划生育宣传活动计划,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要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月活动。
(二)要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政策的宣传。报纸、电台、电视台每周要安排专门版面和时间,刊登或播放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内容的报导。
(三)各级干校和各大专院校,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有关政策和知识,列为培训干部和教育大专学生的一项内容;中学要开设青春期卫生和人口知识课。
(四)要在群众中普遍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宣传男女平等,树立新的婚育观念;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必须在所在乡镇(街道)接受婚前教育。

五、计划生育技术管理
(一)各级计划生育部门和卫生部门要加强计划生育技术管理。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开展节育手术,无合格证书者,不准做节育手术。
(二)计划生育手术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节育手术常规》,做到手术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对不适宜接受节育手术的人施行手术,以确保受术者的健康和安全。
(三)严禁个体行医人员从事节育手术工作。
(四)卫生医疗部门要严格执行省卫生、财政、物价、计生部门联合规定的手术收费标准,未经省统一调整,不得擅自提高手术费标准和增加收费项目。
(五)乡(镇)医院、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服务站节育手术室,要符合农村基层简易手术室的基本要求,不符合的,不准开展节育手术工作。
(六)市、县(区)设节育手术并发症鉴定领导小组,由计划生育、卫生部门的领导和医疗技术人员组成负责专门处理并发症鉴定工作中发生的问题,经技术鉴定组确认的,由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发给并发症卡,到指定医疗单位进行治疗。县技术鉴定小组意见不统一或本人对鉴定不服者
,应逐级上报解决。

六、计划生育机构与队伍的管理
(一)各级计划生育委员会,是该级政府管理计划生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各级政府应根据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配齐干部,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确保有一支精干得力的队伍去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二)各级计生委要健全委员制。农委、计委、统计、财政、公安、民政、卫生、工商行政管理、人事、监察、劳动、广播电视和工、青、妇等有关部门要有一名负责人兼计生委员,研究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问题,协调各方面关系,共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三)乡(镇)设计划生育办公室,为同级政府管理计划生育的职能单位,办公室设主任和专职干部若干人,三万人以下的乡(镇)配两至三人,三万人以上的乡(镇)要适当增加。乡(镇)下设的管理区设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配备一至二名干部专管计划生育工作,列入管理区的干部
编制。自然村由村干部负责,可不设专职人员。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大中型厂矿也要设立计划生育机构和配备专职干部。乡(镇)、村(管理区)和街道、厂矿计划生育干部的福利待遇,应与乡(镇)、村、街道、厂矿其他干部相同。
(四)市、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为同级计生部门的事业单位,要根据当地人口多少和工作需要,实行定人员、定经费、定任务。人员编制和经费由市、县政府统筹解决。服务站的医疗技术人员要同卫生部门一样评定职称。乡(镇)一级计生服务站、所,也要分期分批建立起来。
(五)计划生育协会是当地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群众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宣传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动员干部群众实行计划生育和落实节育措施。当地政府与计划生育部门要帮助和支持协会的工作。
(六)各级从事计划生育专职工作人员实行岗位津贴,离开计生岗位则自然取消。其标准由各级计生委请示同级政府决定。经国家计生委核准并发给计划生育工作荣誉证书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由本人所在单位发给相当于本人两个月基本工资的一次性奖励,受到省委、省政府以上表彰
的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退休后加发本人工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的退休金,连同退休费,最高额不能超过本人基本工资的百分之一百。具体实施办法由人事、财政、劳动、计生部门共同拟定。
(七)各级原包干的计划生育事业费,要根据各地财政收入和物价变化情况,认真安排,逐年增加。
本规定自1989年9月1日起施行。



1989年8月16日

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会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上海市人事局 上海市财政局


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会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委、办、局、控股(集团)公司,各区、县人事局、财政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人事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2005年度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国人厅发〔2005〕25号)精神,自2005年起,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实行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现将《上海市会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通知可通过21世纪人才网(http://www.21cnhr.com)和上海财税网(http://www.csj.sh.gov.cn)查询并下载。
  特此通知。

  上海市人事局
  上海市财政局
  二○○五年十二月七日

  上海市会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人事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2005年度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国人厅发〔2005〕25号)精神,进一步加强会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会计专业人员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健全和完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国家人事部《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职改字〔1986〕54号)和市人事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申报、评审(审定)、考试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六个配套文件的通知》(沪人〔1999〕83号)的有关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从事会计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的取得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办法。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并合格者,方可申报参加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评审。
  第四条高级会计师实行任职资格评价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的原则。
  第五条上海市设立会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会计高评委),承担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上海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会计高评办)。考试工作由上海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会考办)负责实施,考务工作由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承担。

第二章 考试

  第六条考试由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会考办)统一组织,采取开卷笔答方式。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
  第七条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为210分钟。
  第八条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在职会计人员,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一)获得博士学位,并取得会计师资格或相关专业中级资格后,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二)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毕业,并取得会计师资格或相关专业中级资格后,从事会计工作满3年;
  (三)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会计师资格或相关专业中级资格后,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或在大中型企业的财务会计岗位上担任负责人(正、副科级以上)职务满二年,并取得会计师资格或相关专业中级资格后,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四)大学专科毕业,累计从事财务会计工作15年以上或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11年以上,并取得会计师资格或相关专业中级资格后,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本办法中的“相关专业中级资格”是指审计师、经济师、统计师等。
  第九条凡符合考试报名条件的人员,携带有关证件到市会考办指定地点报名。考生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第十条成绩有效期:
  (一)对考试成绩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的人员,由全国会考办核发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3年有效。
  (二)对考试成绩达到本市确定的地方合格标准的人员,由市会考办核发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单。该考试成绩合格单在本市范围内1年有效。

第三章 评审

  第十一条评审工作每年进行一次。
  第十二条申报人员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条件外,还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在有效期之内的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明;
  (二)申报人员须参加职称外语B级考试,并在规定的有效期内。
  对1960年(含)以后出生的申报人员,如职称外语成绩不合格,则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须达到国家合格标准。
  (三)申报人员须参加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合格,并在规定的有效期内。
  对196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的申报人员须参加计算机A级考试;1953年1月1日至1959年12月31日出生的,须参加计算机B级考试;1952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的可免考。
  第十三条对于具有相关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会计人员,还需在现财务会计岗位上工作满2年(含)以上,除职称外语和职称计算机考试免考外,其余均按照本通知要求申报。
  第十四条对于先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后经全国会计师资格统一考试合格的会计人员,其注册会计师资格年限与会计师资格年限可以合并计算。
  第十五条申报人员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要求:
  (一)学术水平
  申报人员应能较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近五年内,在省市级专业杂志(包括有刊号的内部刊物)上发表过由本人独立撰写,有实用价值的财务会计专业论文,或编写过大专以上程度的财务会计教材等。
  对本科(含)以上学历者须提交2篇(含)以上(其中1篇须在有刊号的杂志上发表);对大专学历者须提交3篇(含)以上(其中2篇须在有刊号的杂志上发表)。
  申报人员在提交的论文中自行确定1篇作为主送论文(字数不低于3000字)。
  (二)工作业绩
  申报人员应遵守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对经济活动中较为复杂的会计业务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能胜任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在会计师任职期间,在以下方面作出贡献:
  1.在规范会计基础管理,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并起主要作用;
  2.在以财务预算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全面预算管理(即: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及财务预算)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3.在深化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发挥参谋决策作用,并在资产经营、资本运作、资金管理、内控制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4.在贯彻执行有关政策规定解决重大实际问题方面,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5.参加重点工程项目或引进项目的经济技术论证和可行性调查审定,提出有较高价值的建议或措施并被采纳。
  第十六条申报人员均须参加由市会计高评委组织的答辩(面试)。
  第十七条经市会计高评委评审通过的人员,经公示无异议后,发给由市人事局统一印制的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

第四章 组织纪律

  第十八条考试管理机构及考务组织部门应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的组织纪律,切实做好试卷管理、考场组织以及其它各个环节的保密工作,对泄密、舞弊行为,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九条市会计高评委应认真执行评审工作纪律规定,确保评审结果客观、公正。对评审工作出现的违纪情况,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条参加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的人员,如有下列情形之下的,即取消其考试、评审资格,或由发证机关收回其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3年内不得再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
  (一)伪造、涂改证件、证明。
  (二)提交虚假申报材料。
  (三)其它严重违反考试和评审规定的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申报条件中所规定的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计算到申报当年年底。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市人事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